倪梁红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主任,中药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学校金牌教师、示范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承担药用植物学及野外见习的教学工作;获评校第十三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学组三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和新医科组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成立“本草先锋队”积极服务社会,传播中医药文化,指导的实践项目获评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
2024年11月11日,有幸邀请到倪教授进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访谈,聆听老党员故事,感悟革命初心。
结缘中药,孜孜不倦
回忆起自己如何与中药结缘,倪教授说道:“我们高考的时候,信息不如现在发达,当时我对中医药也没有很多的认识,因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就报考了中医院校”。机缘巧合之下,倪教授报考了南京中医药大学,调剂到中药学专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渐被中药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每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药材的微观结构,或是在色谱图上看到清晰的峰值时,都能让他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中药学专业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对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医药文化充满了使命感。”倪教授说到。之后,他报考了研究生,并在工作后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希望能为中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党初心,矢志不渝
倪教授回顾到,在小时候,心中有一个传统的观念——“祖国母亲”,这是一种具像化的情感。父母都为农民,他们身上勤劳、善良、朴实的优良品质深深影响了他,在耳濡目染下,倪教授从小就对入党抱有真挚、向往的情感。接触并学习党的历史后,更是让他明白了祖国发展之不易、党带领人民的艰辛奋斗,因而在倪教授心中,他的入党动机很简单,是一种很朴素的情感,他认为,加入党组织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是自己的归属。倪教授在本科阶段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硕士的时候加入党组织,之后更是坚持自己的入党初心,矢志不渝。
换位思考,因材施教
作为药用植物学的老师,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于倪教授而言也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刚开始工作,走上讲台的时候,他会紧张,经常想着“我怎么样把课上好”、“怎么样让学生喜欢我”,而随着对教学的理解不断深入,他逐渐认识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的角度、成长需求思考问题,这也是他的教书育人理念。所以当面对学生时,倪教授会不断思考“学生可以从这门课、这堂课学到什么”,希望以有限的资源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成长。
保持先进,教学互长
党员身份对倪教授的教学方式有着深厚的影响,他说道:“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会产生自信,维护这份荣誉感就要求自律,党员需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所以也需要做到自谦”。保持“自信、自律、自谦”的自我要求,让倪教授在教书中注意“教学互长”,以对等的姿态跟学生交流,不断在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倪教授还跟我们分享了几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无论是否遭受挫折,都表现了不卑不亢、坚强、努力、认真的品质,后来都得到了不错的成就,值得学生党员学习。
百折不挠,苦尽甘来
提到采药,倪教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直言道,虽然野外工作很辛苦,但每一次采集过程都是宝贵的经历。2014年,他和一个研究生刚在西藏采完药,又从拉萨辗转至青海西宁,然后坐车到果洛州继续采集,但连续跑了几天都无所获,又坐车到班玛县,跟着向导跑了一天仍然没有收获,第二天两人又自己上山,到了中午还下起大雨,他们在伞下啃起了方便面,十分沮丧。以为将要一无所获时,在下山的草丛中看到了一片疑似目标植物的叶子,他们在巨大的惊喜下,附近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一株,再往前又看到了好几株,怀着兴奋的心情完成了采集工作。倪教授说着,眼中流露出怀念的神色,说道:“我现在还对那个地方印象深刻,叫红军沟,是红军长征时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那种经历过困难后有所收获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更为强烈。”也希望大家认准目标,珍惜光阴,少做刷视频、打游戏这种即时性满足的事,倪教授笑着说道。尽管前方道路充满艰辛与挑战,但与中药的深厚缘分以及对党的坚定信仰,始终激励着倪教授坚持不懈,直至今日。
坚持学习,积少成多
对于研究生党员如何处理好组织生活和实验工作之间的关系,倪教授认为,党员和研究生都是我们的身份,彼此之间是不冲突的,并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开展党务工作表示大力支持。当我们毕业后,会有更多的身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每一项都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倪教授还激励我们,学生党员应该珍惜每次组织生活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讨论、思考,让学生党员从内到外得到提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采访的最后,倪教授为踏入中医药大门的青年学生党员留下了“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的寄语,希望学生党员借助学校、学院、学科的平台,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而不管将来走得多远,也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