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沈岚团队开发了基于“药辅合一”的新型白及多糖基双动态交联水凝胶材料用于伤口止血粘合

发布者:中药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2浏览次数:10

         近日,我院沈岚研究团队基于“药辅合一”理论,以双动态理化交联为设计策略,开发了一种用于伤口止血粘合的白及多糖基新型水凝胶,阐明了其中组分对材料成形和包括粘附性能在内的多项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原理,为中药制剂传统“药辅合一”理论在现代制剂中的应用提供新场景。研究成果Self-healing,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tannic acid dual dynamic crosslinked hydrogels for tissue adhesion and rapid hemostasis发表于国际大分子领域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在日常生活中,外伤切口和出血是常有的事件。在浅表、小面积伤口中,由微小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通常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然而,在因意外事故、疾病或手术造成大面积组织缺损和深层破裂的情况下,随之出现的急性出血可导致持续性低血压、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出血的特点是短时间内大量失血,给伤口处理带来了艰巨挑战。外伤性肝破裂的出血量甚至可达1000毫升,最终导致外周循环迅速衰竭。在临床治疗中,大面积组织缺损导致的大量出血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大大增加死亡率。加快伤口闭合和确保有效止血同等重要。因此,对高效的新型止血粘合剂的开发与探索仍然十分必要。


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是中国传统止血敛疮药白及的主要活性成分,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沈岚研究团队以天然多糖BSP为主要网络骨架,动态的聚乙烯醇-硼砂化学网络为另一基质体系,以单宁酸作为理化交联中心整合网络,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新型双动态交联水凝胶。BSP在通过多糖结构特性担任网络骨架的同时,凭借自身良好的药理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赋予了水凝胶材料体内外止血性能和安全性。新材料中动态共价硼酸酯键和可逆非共价氢键的协同作用,以及四种组分之间的合理组合使得新型水凝胶展现出增强的机械性能、组织粘附性和快速自愈性等材料特性,以及包括抑菌、抗氧化和快速止血在内的良好药效性能。作为一种出色的止血粘合剂,该新型水凝胶材料有望为解决未来急性出血、伤口愈合和其他生物医学应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我院硕士研究生张晓佳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院沈岚教授、创新中药研究院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洪燕龙研究员和赵立杰副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上述工作得到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东方英才计划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181302402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