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舞翩跹,唱响梨园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我的昆曲+》互动讲座活动

发布者:中药学院发布时间:2021-12-10浏览次数:38

    2021年12月8日,中药学院厚德弘药导师团邀请到全国第一位职业昆曲推广人、昆曲澎派闺门旦传人赵津羽亲临我院,开展了一场有关昆曲艺术的对话。通过解说、表演、互动等方式,带领同学们感悟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之美,切身体验轻柔婉转、悠长典雅的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世界古代三大戏剧源头之一, 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赵津羽,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昆曲澎湃艺术研习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艺联会员、上海市青联委员。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教育十大年度人物。

     活动一开始,赵津羽向大家介绍了昆曲从幕后到台前的一系列流程,让同学们对于昆曲有了初步的理解。随后,赵津羽以当下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称呼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这些称呼是如何在昆曲中的表达的。依托于简洁明了的称呼,大家对昆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渐理解了所谓昆曲诗情画意、悠长典雅。

     活动中,赵津羽老师示范了艺术宝殿中阳春白雪的兰花指、兰花掌。“昆曲中对动作放在哪个位置,都有尺寸和规定,昆曲讲究而不将就。”正是因为这些规矩造就了昆曲的韵味。赵老师将兰花指和兰花掌演化为昆韵手指操,带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让大脑和手指动起来。

    在道具展示的过程中,赵津羽带大家感受了昆曲演员生活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折扇。“折扇就像是昆曲艺术家们的朋友,它可以在表演中充当任何道具。”随后带领大家感受了昆曲服装水袖的魅力,看似简单的甩袖,却倾注着演员们在台下付出的努力。上台的时候,演员身上的服饰、头饰有时候重达20斤,练功的时候要踩着厚底鞋日复一日地练,化妆师造型师们为了人物形象更加契合,不停地推敲细节。

    我院辅导员夏晴老师体验了昆曲的服装和化妆,扮成“杜丽娘”造型,同学们观赏了从准备阶段到最终成品的扮相过程。从上妆“拍彩-油彩-拍红-定妆-画眉眼-元宝嘴-勒头-贴片子-裹水纱-戴头面-耳鬓花”到身段,其过程之繁复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惊叹。
    我们了解到昆曲演员光鲜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努力。“昆曲是一个团队艺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呈现舞台上的美妙。”赵津羽介绍到。同学们看到夏晴老师扮演的杜丽娘出场时,都被其造型与装扮所惊艳,同时也被昆曲的魅力所折服。

     昆曲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作用,拉进了昆曲艺术与师生的距离,提升了师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从唱腔到身段舞蹈,从听觉到视觉,无一不美、无一不精,蕴含着悠悠中华之美。水墨悠悠,袖舞翩跹,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植入学生心灵,形成弘扬中华文明新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感受戏曲独特魅力的同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向善向美的力量,坚定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