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研药不负韶华 潜移默化培育英才――记徐宏喜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05浏览次数:22

 

按:

2016年,学校对已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分设不同层面的准入条件和考核目标,实施以业绩为导向的“协议薪酬”制,构建“学术荣誉体系”。通过构建“学术荣誉体系”,学校实现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同台竞技、协同发展,助力拔“尖”人才与顶“尖”团队脱颖而出,打造拔尖人才引领、高峰人才涌现的人才高地,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学校在中药学Ⅰ类高峰、中医学Ⅱ类高峰、中西医结合Ⅰ类高原学科的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中,首批共遴选出7名首席教授、24名讲席教授和36名特聘教授;在科技史Ⅰ类高原和中医传统基础学科中遴选文科资深教授1名、文科骨干教授5名。校报对“学术荣誉体系”的首席教授们进行了专访,并辟专栏刊登,以期广大师生从专家们的成长经历中发现闪光点并有所受益

 

悉心研药不负韶华 潜移默化培育英才――记徐宏喜教授

徐宏喜,特聘专家”,我校“学术荣誉体系”首席教授,现任我校中药学院院长、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学分会会长及上海市药学会中药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采访徐宏喜的地点是学校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五楼的独立生活区,在咖啡香气萦绕的空间里,一场轻松、惬意的访谈徐徐展开。

                                   结缘中药,四海求学拓眼界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批大学生,徐宏喜于1979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系。他坦言,和现今很多大学生一样,最初步入大学,在不了解专业背景的情况下也曾有过迷茫。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他慢慢地发现中药是一门融汇了医学、植物学、哲学、化学、文学、数学及历史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充满好奇心的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

大学毕业后,徐宏喜被分配到上海中药制药二厂担任技术员。经过三年在生产第一线的摸爬滚打,他发现中药业的整体发展还是相对落后,若要做出改变,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探索中药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阐明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在这样一种大局观的驱动下,时任厂级专职管理干部的徐宏喜决定回到大学继续学习。

1986年9月,徐宏喜再次被上海中医学院录取,师从著名生药学家陈瑞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陈教授学识渊博,具有国际化视野,对徐宏喜的学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明确了终身为中医药研究事业奋斗的职业目标。谈起这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徐宏喜陷入回忆:“她给我的印象特别好,神采奕奕的,戴着漂亮的金丝边眼镜,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正是在这位很有学问又有风度和气质的教授的指导下,徐宏喜提前半年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因为成绩优秀,获得了优秀研究生奖励及李玉卿奖学金。徐宏喜在导师带领下参与完成的“中药农药残留研究”获得了我校第一个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留校一年后,陈教授引荐他前往日本以中药及汉方药研究闻名的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学习。她告诉徐宏喜:“目前国内设备仪器短缺,科研经费不足,要想研究中药,做出好的成果,应当去日本进修学习。”1990年,徐宏喜师承国际著名生药学家难波恒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克服语言不通与文化差异的同时,徐宏喜开展了中药抗病毒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对百余种中药进行系统的抗病毒性活性筛选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Antiviral Research》上,成为首篇被西方主流抗病毒杂志报道的中药抗病毒研究成果。徐宏喜留学日本期间,经过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获得了米山纪念奖学金。

博士毕业后,徐宏喜又经陈瑞华教授推荐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微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海外留学期间,徐宏喜不仅深入开展了中药抗病毒的研究工作,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外专利,也练就了流利的日语和英语,以及随遇而安的心境。不知不觉中,徐宏喜在恩师的启发下一路走来,在这条蜿蜒的海外求学之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寸草春晖,回归母校为人师

在海外求学和工作的二十多年来,徐宏喜一直秉承着八字原则:努力、好学、专业、坚持。许多人在海外留学或生活多年后因为各种原因改行了,而徐宏喜坚守的八字原则却令他的中药之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令人惊喜。

香港是徐宏喜的福地。回国后的他一展所学,先后在香港学界、企业界和政府公营机构担任要职,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科学主任、世界知名企业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以及由香港政府支持成立的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常务副总裁等,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和推动了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可以说,香港是他在中医药行业羽翼逐渐丰满的起航站。

岁月流金,徐宏喜走过70多个国家,见证了过去30年来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历程,却始终难以忘怀母校和导师陈瑞华教授的恩情。2010年底,在学校的盛情邀请下,他决定回母校担任全职教授。2011年,徐宏喜先后入选特聘教授。

作为学校引进的高级别人才,徐宏喜没有提出过多的启动经费和待遇等要求。“这是我的选择,在我有能力的时候,能有‘给予’和‘付出’的机会回报母校,体现价值,这令我感到非常踏实和满足。”作为我校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徐宏喜常和会员说:“回来以后,要将过去的成绩归零,依靠德行人品以及成果去创造新业绩才是真正的本事。”去年校庆期间,为给新竣工的科技创新楼增添人气,徐宏喜带着团队率先响应学校的号召入驻新楼,并不遗余力地将创新楼五楼打造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展示学校科研风貌的一张名片。

 

精诚育人,言传身教助圆梦

徐宏喜在每年的新生第一课上都会谈起梦想,并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树立梦想。“只要不出差,包括周末时间,我基本上都会在学校工作,经常抽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用餐和交流,让学生们看到,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是那么喜爱科研,那么喜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享受科研和工作带来的快乐,以此来影响他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忙而不累”是徐宏喜的座右铭,他将工作当作乐趣,并乐此不疲,经常出差回来一下飞机就回实验室。他就是以这样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鼓舞学生快乐做科研,如此满满的正能量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让他深受学生的爱戴。

“引进来,送出去”是徐宏喜培养学生的另一个特色。回校5年多来,徐宏喜已先后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等地的60多位国际中医药界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拓宽了师生们的眼界。他认为,要做一流研究,必须看一流文献,与一流学者合作和交流,然后在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徐宏喜十分强调对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扶持,先后派送了20余名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加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知名研究团队进修学习;推荐青年学者在国际论坛上作学术报告;接收了5名法国巴黎第五大学进修生、1名日本进修生和1名韩国博士生来课题组进修交流。至今,徐宏喜指导过的研究生中,3名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6名荣获国家奖学金。

 

聚焦创新,追求中药现代化

2011年7月,徐宏喜组建成立了创新中药实验室,之后又成立了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他的研究团队重点对藤黄属植物的抗病毒、抗肿瘤及抗耐药菌等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300多个化合物,并围绕10多个活性化合物开展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组奋斗的口号和目标是:“我们是高效率、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中药研究团队。”

回归母校5年多来,徐宏喜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了80余篇SCI论文,其中包括多篇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成功获得10多项美国及中国专利授权、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1项500多万港币的国际合作项目等。徐宏喜在中药药理学研究领域有着世界级影响力,连续3年成为全校唯一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的教授,为我校争得了荣誉,为扩大中药学院学术影响力,保持我校中药学学科全国第一、国际一流作出了贡献。

作为我校“学术荣誉体系”首席教授,徐宏喜坦然道:“‘学术荣誉体系’让众多年轻学者看到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大家受到鼓舞,这对学校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徐宏喜最后特别强调,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期待我校的年轻学者努力向上,一心一意投入科研和教学,为学校和学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