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中药产学研三十余年: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8-25浏览次数:26

 

    编者按:徐宏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引进的特聘教授、特聘专家;兼任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十余份国内外专业杂志的编委、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学术会议联席主席、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创会董事等职。也是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海外终审专家,两岸四地多家中医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顾问和客座教授。

    徐宏喜教授一直强调,中药本身成分复杂,加之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查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了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滞后;只有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探索中药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才能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更好地造福人类。

专注中药产学研三十余年: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

    徐宏喜教授198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1994年获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博士学位后,分别在新加坡、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中药方面的研究与管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活性成分及药理药效、中药新药开发以及中药质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重点进行抗病毒、抗肿瘤及抗炎等治疗重大疾病的中药研究,至今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钟情中药,明确职业目标

  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连续几年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徐宏喜考进了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系。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感,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

  大学毕业后,徐宏喜被分配到上海中药制药二厂担任技术员。当年22岁的他是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他从基层做起,直到担任副厂长,主管生产技术和研发等工作。经过三年在生产第一线的摸爬滚打,徐宏喜发现由于中药本身成分复杂,加之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查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了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滞后;只有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探索中药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才能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更好地造福人类。因此,徐宏喜婉拒了更多让人羡慕的升职机会,冷静而又自信地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报考硕士研究生。

  1986年9月,徐宏喜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师从著名生药学家陈瑞华教授。在陈瑞华教授的指导下,徐宏喜提前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李月卿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他参与的“中药农药残留研究”之后获得了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成功的第一步。


专注中药产学研三十余年: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

硕士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瑞华教授,博士导师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南波恒雄教授

海外学习,先进科技管理

  1990年,在陈瑞华教授的鼓励和推荐下,徐宏喜来到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拜国际著名生药学家难波恒雄教授为师,开始了博士生学习生活。克服了语言不通与文化差异的困难,徐宏喜对百余种中药进行系统的抗病毒活性筛选研究,并使西方主流抗病毒杂志《Antiviralresearch》首次系统的报道中药抗病毒研究的成果。此外,他与日本山之内制药公司联合研究的玉米须多糖抗过敏活性的成果也获得成功。徐宏喜因成绩优秀获得了“日本米山Rotary奖学金”。

  徐宏喜获得药学博士学位后,在陈瑞华教授和难波恒雄教授两位导师的共同推荐下,他加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SimKY教授的研究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宏喜的研究成果受到新加坡主要中英文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两年后,徐宏喜受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微生物系SongLee教授之邀,加入了Lee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病毒学家SpencerLee教授的共同指导下,继续深入开展中药抗病毒的研究工作。首次从常用中药夏枯草中发现了具有抗疱疹病毒的活性多糖成分,该项有产业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PCT国际专利,相关知识产权已经先后成功转让给美国和加拿大的制药公司。

  徐宏喜坚信,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肯吃苦、愿学习、心怀坚定目标,就一定会有收获、有作为、有机会、有回报。在药用植物专家、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毕培羲教授的邀请下,徐宏喜欣然赴港,先后在学界、企业界和政府公营机构担任重要职位,在不同岗位,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香港中医药的发展。


专注中药产学研三十余年: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

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合影

  1997年,在香港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风华正茂的徐宏喜遇到了商业奇人李嘉诚先生,李先生希望旗下和记黄埔集团进入中药业领域发展,致力于现代中药的研发和制造,开拓国际化中药产业。徐宏喜在中药方面的学识和国际视野在和记黄埔的历练中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而该企业现在也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药企业之一。

  2001年,香港政府为了实现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的目标,在香港赛马会慈善基金会支持下,成立了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在研究院近10年时间里,徐宏喜协助总裁和董事会,统筹和管理着研究院20多个研究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等工作,其中,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SFDA的临床批文,这是香港首个新药临床证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专注中药产学研三十余年: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

与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项目管理团队在一起

落叶归根,“海归”服务母校

  长期在海外工作和生活,造就了徐宏喜跨文化的多种语言交流能力,也磨练他成为国际中药领域的高级研究和管理人才,他对5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研和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既结交各国医药专家,同时也推介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果,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的黑河,南至海南岛的三亚,西至新疆的伊犁,东至沿海各地,基本掌握了全国常用中药的分布和实际情况。

  原乡人的血液只有回到故乡才能平静下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启蒙恩师的言传身教都令徐宏喜难以忘怀。在时任校长陈凯先院士等领导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下,徐宏喜决定回母校担任全职教授,利用多年来积累的资源,结合“中医大”中药学作为一流学科的优势,为母校早日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出贡献。

  “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徐宏喜的行动纲领。面对回校初始缺少经费和人员的困难,对外,他提早准备科研申请标书,争取获得国家支持;对内,他主动联系,善用资源,以合作、租借等多种方式建立实验室,并通过海外引进、国内院校招聘和校内资源整合等渠道引进人才。

  回来短短三年,他的团队先后承担了包括中药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国际合作、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在内的众多项目。2011年,他被入选特聘教授”。

  如今,徐宏喜与香港知名中药企业培力集团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悉尼大学、日本Kracie汉方药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和机构合作,开展中药活性成分与药效机理的研究,共同打造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化及创新药物研究的高技术平台,使其成为推动中药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地。三年来,徐宏喜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24篇,申请美国专利17项、中国专利17项。他的研究团队重点对藤黄属植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200多个化合物,发现了10多个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抗肿瘤活性新化合物。


专注中药产学研三十余年: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访

传道授业解惑,培养英才

    如今,徐宏喜教授在中药领域已经是一位硕果累累的专家,但他平易近人。徐教授在开展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助年轻教师,对他们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完善实验方案方面给予指导,并尽己所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徐教授鼓励学生们以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同学的潜能,凝聚正能量,使每个热爱科研的学生能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科研人员。

  “引进来,送出去”是徐宏喜教授培养学生的另一特色。三年来徐教授已先后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等30多位国际中医药界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来大学交流,拓宽了师生的眼界。他认为,要做一流研究,必须看一流文献,与一流学者合作交流。徐教授亲力亲为,带领研究生和年轻教师赴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地的知名研究团队进修学习,接收了近10名进修生来课题组进修交流。


兴趣广泛,增添人生厚度

  徐教授在收获成功事业的同时也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贤惠能干的夫人,聪慧独立的女儿,皆投身于医药事业。

  徐教授兴趣爱好广泛,科研工作之余还协助工会主席,积极参加校级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和民乐表演等活动。他鼓励大家:“做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增加人生的厚度。”

  徐教授性格开朗幽默,乐于助人,关心同事,2011年被大学评选为“支持工会的好领导”。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学者的精彩人生。50年弹指一挥间,徐教授始终如一地在中药研究领域勤奋耕耘,不断地探索。